索引号:

11330282002978993Q/2021-148217

发布机构:

匡堰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发布日期:

2021-11-24

成文日期:

2021-11-24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匡堰镇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11-24 11:16 信息来源:匡堰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发展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有力监督下,深入开展“三争三拼、六大赶超”行动,以创先奋进年活动为抓手,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六稳”“六保”工作落地落实,在大战大考中展现硬实力担当、彰显走前列作为,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工业总产值65.9亿元,进出口总额7.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万元。

(一)聚力经济质效提优,稳中求进推动产业突破

经济发展多点激活。深入开展“三服务”、“网格组团”驻企服务等活动,创新防疫物资共享、产业链协同复工等模式,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有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建各类研发中心,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4.1%,现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后备梯队培育企业2家。扎实开展“单项冠军”企业激励培育等行动,汇丽机电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汇丽机电、德曼空压机入围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项,全市率先试点5G应用项目1个。引进并入选“3315资本引才计划”项目1个,引进工业项目2个、商贸企业2家,引进内外资3.5亿元。实施超千万元技改项目7个,完成工业投资0.83亿元。投入600余万元优化工业东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园区吸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被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园。

文旅融合活力彰显。以省文旅型美丽城镇样板镇和宁波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谋划实施南部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培植民宿、特色农家乐、文创店等多元业态,归集“点状”旅游资源耦合打造“研、学、游”一体的精品旅游集群。承办2020阿拉慈溪文旅节启动仪式暨慈溪杨梅节开幕式、“文旅融合·非遗慈溪”2020非遗在我身边展示展演等活动,创新推出“梅食美瓷”杨梅秘色宴,打造全国首个秘色宴主题包厢,被中央媒体广泛报道。创新研发文创产品,推出全市首个镇级文旅伴手礼。建成全市首条宁波级科普旅游线路。成功创建为省4A级景区镇,新创省3A级景区村2个、2A级景区村1个、A级景区村5个,实现省级景区村庄全覆盖。着力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上线VR智慧旅游导览系统。

农业农村亮点纷呈。提升镇农事服务中心,创建为省示范性农事服务中心,建成并投用镇农合联岗墩村综合服务社。注册“匡农优品”公共商标加强体系认证,打造“一站式”优质农产品采购品牌。借力市农合联直播“云带货”,组建电商团队培育电商新农人,织密产销一体化网络,助力杨梅等优质农特产增收。实施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创意为一体的休闲景观农业项目。成立全市首支农民专家技术团队“上林稼匠”,探索“一键联系+专家订单”模式,构建技术支撑和跟踪指导的全链条农事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杨梅气象指数保险,投保面积达3300多亩,同比增长57%,投保农户200多户。深化完善“三资”管理体系,创新实施村级小微工程项目“三打包”等制度,进一步提升村级财务规范化运作水平,相关做法获《浙江日报》报道。“数字化浪潮助推生态文明工作”入选中国乡村振兴宁波案例。

(二)聚力城乡品质提升,融合并进推动能级跃升

城镇建设有力推进。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划定城镇拓展边界,形成城镇用地规划方案。编制完成省文旅型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方案,计划实施美丽城镇建设项目13个。铺设水管5000余米、新建泵站4座,完成农民饮用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惠及南部片区2个村410户1200余人,实现农村饮用水管网镇域全覆盖。有序推进倡隆乡村振兴典范村培育项目,顺利完成精品村、示范村、宜居村建设项目及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迎检线路沿线改造提升项目。深化公厕革命,改造提升公厕18座。积极开展省美丽渡口创建。完成白彭公路匡堰段改线工程土地征用及拆迁政策处理工作,做好杭州湾引水工程、110千伏匡堰输变电站、佳源房产等项目配合工作。

生态环境加速优化。常态化推进“五水共治”,投资1000万元铺设污水管6600米、砌筑污水井560座,完成2020年度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治理工程;投资1700多万元治理河道7.97千米、砌筑生态护岸3.47千米、新建灌排渠道7.39千米、拆除改造桥梁20座,完成游泾江流域防洪治涝小农水二期项目建设;实施塘河、许家江、沙滩路江等河道疏浚工程,疏浚土方3.95万立方米;加强镇级污水收集管网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定期维护,完善水环境举报快速处置反馈机制。扎实开展废弃矿山复绿复耕生态治理,加快实施石人山赵家池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和九龙寺矿区边坡治理及造地工程。高质量推进新增百万亩绿化和“一村万树”行动,完成国土绿化130.9亩、林相优化157亩,创建为宁波市森林城镇。规范涉气行业整治提升,整治复合、定型加工行业17家,创建省级绿色矿山企业1家,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市前3。

城镇建管更上水平。深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智慧城管网格化采集,构建协同调度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上报并办结事件748起。强化“城警联勤”精细化管理模式,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道乱占等专项整治,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3800多起、整治越门经营1500余起、取缔流动摊贩700余起。积极开展“无违建镇”创建,累计拆除违章建筑7.4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5.7万平方米,加大新增违章巡查处置力度,启动无人机立体式源头管控体系。强化要素高效供给,盘活“批而未供”、低效闲置土地100多亩。开展房屋使用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排查房屋3985幢,整治改造率100%。

(三)聚力民生福祉提质,共建共享推动社事巩固

疫情防控取得实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构筑重点人员排查、重点对象隔离管控等多层级防控圈,全面实施“精密智控”机制,累计隔离管控5538人、组织核酸检测2921人,落实“一企一策”“一校一策”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与学校复学复课。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培养文明卫生习惯,推进“亮码+测温+戴口罩”提升全民防控水平。强化采样人员和检测人员实战培训,组织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水平。“鸿雁”志愿服务大队被评为宁波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民生实事成效显著。持续强化教育投入保障,投资750万元实施教育设施综合提升工程,改造升级实验学校西校区运动场和教学楼外立面,新建东校区英语听力训练考试中心,按计划推进实验学校体艺馆建设。探索“源头参与、资源整合、体系锻造”实施退役军人“轮值站长”模式,实现退役军人队伍自治,“轮值站长”积分管理办法成为“宁波样板”,在全省推广“轮值站长”制度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创建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和省首批“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退役军人轮值班组亮相宁波“六争攻坚”先锋榜。高效完成宁波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在宁波市试点动员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建成宁波市首批镇(街道)级社工站。深化健康匡堰建设,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达84.2%。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全镇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员分别达到9175人、6147人、8180人和10907人,城乡医保参保率达到99.82%。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成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推进村残疾人协会建设,深化阳光驿站、助残服务“最多跑一次”等工作,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50万元。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推进以居家为基础、村居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到省民政厅长王剑侯肯定。深入推进“匡堰无欠薪”创建,开展企业日常巡查413家次,受理调处劳动争议案件141件,涉及金额220万元。

文明创建不断深化。持续推进文明系列创建,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枢纽统筹作用进一步显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7次。建立健全道德典型选树机制,万亚勇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最美宁波人”,励金敖获评宁波“敬业奉献”好人和“感动慈溪”2020年度人物,姜平被评为慈溪市劳动模范。大力推进青瓷文化传承发展,孙威入选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全民运动会。

(四)聚力社会治理提档,多向发力推动风险控源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线索核查清仓见底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防范打击。依托镇东警务室建立东片治安巡控中转站,织密巡防网眼,构建警民防范“联合经营”的互动型安防体系,全年刑事立案165起,受理行政(治安)案件353起。深入开展法治宣教活动,法律顾问通过坐堂、走访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接待来访群众并解答法律咨询137人次,提供法律服务29人次。实行信息链和区块图数据化管理模式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7223人,做好年度流动人口量化积分申评,素质教育培训800人。积极指导各村开展平安巡防活动,深化平安宣传,有效提升平安“三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新创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深化运行“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累计走访巡查13.9万余次,办结各类事件2.03万件。

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整合信访、司法、劳动及社会资源完成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实现“一个窗口”全科受理咨询、举报、投诉等民事纠纷。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与矛调中心功能融合,实施“网格融调运作”模式,建成运行村级矛调平台。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在网格内就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依托“老励工作室”设置点调亮相台,创新推行“点调法”化解矛盾纠纷,全年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62件,调处成功率达99.6%。强化信访事项办理全流程和代办工作责任,提高信访事项办理质效,累计办结各类信访事项481件,成功化解宁波市级信访积案3件,依程序终结国家级信访积案2件。

安全防线不断巩固。深入推进三场所三企业及化工企业专项治理,开展执法检查1086次,出动执法人员2263人次,检查企业2819家次,排摸、复核“两小”企业936家,排查群租厂房77家,整改安全隐患2351项。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消防安全隐患治理,在工业西区试点实施企业主体互督互查机制,打造“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零距离消防安全圈”。创新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百万产业工人大培训和“千名网格员”“万名安管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落实推广企业“安全险”和“智慧消防”。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食品监管“一网尽管”,开展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办理案件7起,罚款17余万元;农村家宴做到备案指导全覆盖。

(五)聚力政务服务提效,对标对表推动勤廉并举

法治建设不断夯实。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一体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进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做到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各类合法性审查事项“应审尽审”。积极推进依法履职,不断拓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监察,全年完成公共资源交易46次,成交金额2542万元,节减资金339万元,节约率11.8%。依法接受人大监督,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办理市、镇人大代表建议13件。

政务环境便捷高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2.0平台,新增市级延伸到镇级受理事项38项。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引导政务服务从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全年办结各类事项9762件,服务1.3万人次,办事等待时间平均减少30%,群众满意率达99.9%。强化帮办导办,探索审批业务延伸拓展,创新推出免税农产品开票绿卡“一事联办”,实现从“跨镇办”到“不出村办”。高质量完成村级组织换届省级试点。

作风建设持续优化。不断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完善具有匡堰特色的“一清单十制度”村级治理样本,“清廉村居榜”制度被省纪委、宁波纪委专题报道。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严格规范公务支出、考察接待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绩效管理,“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3.8%。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推动形成清正廉洁、实干高效的政务环境。

与此同时,武装、老龄、档案、统计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做好大发体育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新发展机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三争三拼、六大赶超”行动,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高水平写好转型发展、城镇建设、民生事业、社会稳定四篇文章,全力夺取“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建议大发体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进一步好转。

(一)力抓创新引领、产业互融,提升经济支撑质量和高度

工业经济全效迈进。加强在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科学谋划指标数据变化趋势下的工作举措,推动经济“量增长”“质提升”。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企业创新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公关。推进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力争规上企业发明专利覆盖率实现半数以上。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广拓展5G+制造业应用场景。强化协同创新,推进校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加快推动上林原著北侧区块、原化工厂区块等招商项目落地。强化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招引人才和储备人才双向贯通的全链条机制,以多种方式推动智力回归、人才引进,加快本土高素质人才挖掘和培养步伐。强化环境营造,实施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探索园区社区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能力。

第三产业加速融合。全力推进南部片区“组团式”“产业化”提升,强化功能支撑和创新引领,打造慢生活业态全市样板和文旅农融合高能级平台。以忆山文旅公司为载体,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进专业团队推进楝树下典范村建设,新建青瓷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基地。做优沿山线民宿、农家乐、文化创意、农耕体验等特色产业经济,开发一批休闲度假、亲子游乐、文化体验的网红打卡地。依托杨梅节、青瓷文化节等活动,优化消费环境,开发高品质伴手礼,积极培育乡村消费、绿色消费、文旅消费等增长点,在青瓷文化传承园探索打造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消费新热点。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打造十五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实施数字化提升工程,提高智慧旅游服务水平。

现代农业优化升级。加快提升农业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运作水平,打响“匡农优品”公共品牌,做强杨梅、茶叶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专业合作社提质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大力扶持农产品新零售模式,整合提升农产品电商,积极创建农产品电商专业村,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改革,健全完善镇农事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完善“上林稼匠”专家梯队建设,提高本土农技服务质量。扎实做好农田水利工作,有序推进西游泾江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完善提升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继续开展美丽河湖、美丽山塘创建,提升美丽水乡建设水平。

(二)力抓组团更新、品质提升,塑优镇域发展空间和形态

推进镇村迭代升级。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深化镇域片区组团更新发展专题研究,统筹谋划重要功能区块、重点片区差异化发展布局。加快实施美丽集镇文旅型样板镇建设,打造美丽城镇建设升级版。推进南部片区乡村振兴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透水步道、生态河道、湿地小公园等设施。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成乡村振兴典范村培育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三美融合”乡村。健全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实验学校体艺馆、乾炳横筋线至新大山道路工程和寺马线两侧绿道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配合推进白彭公路匡堰段改线工程、110千伏匡堰输变电工程、上林湖应急联调引水工程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佳宁府配套幼儿园和佳缘路一期工程建设。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巩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等治理成效,持续改善镇域空气质量。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深入实施“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工程。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加强工业、农业面源等领域水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城镇截污纳管,高标准推进省“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深入开展环境治理清爽行动,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加强源头治污,继续推进九龙寺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寺马线两侧废弃矿山生态复绿工程,开展省级森林城镇创建。

优化城镇精细建管。下“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智慧城管”网格化工作机制,推进数字化系统建设。加大违建查处力度,探索镇村监管联动的拆后管理模式,加强拆后区域动态管理。按照“控增量、减存量”的原则,严控新增违建,加强卫片执法。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强化市容保洁,加强寺马线渣土运输管理。持续开展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行乱停等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

(三)力抓公共服务、民生供给,提升幸福生活温度和质感

切实加强民生兜底。完善社会保障和兜底救助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保扩面工作,提升低保对象规范化管理水平。支持灵活就业、个体经营、电商等多元就业形态,完善“充分就业镇”长效机制。优化完善居家为基础、村为依托、日间照料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设施社会化供给,发展“银发产业”,补齐各村养老需求短板。深化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推进“阳光残联”党建品牌、阳光驿站等精准化服务。深入推进“全闭环服务、社会化运作”工作模式,巩固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成果,完善“轮值站长”积分制,提升退役军人精准化服务水平。

深化公共服务优势。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教育品质提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一校一品”特色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匡堰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继续做好社会组织培育和规范提升工作,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功用。

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全面推进文明系列创建和文化礼堂提升,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志愿服务体系,加大志愿者服务项目孵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力度。启动省级文明镇创建。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培育文化团队,多领域、全方位开展文化交流和创作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积极拓展与中央美院等名校机构合作,着力塑造秘色瓷文化品牌。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培育和扶持力度。

(四)力抓源头防控、底线坚守,完善基层治理平台和体系

防微杜渐防范化解风险。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守牢“小门”,完善重点场所和重要时段疫情防控方案,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做到重点人群“应接尽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防范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水平。坚持专群结合,以专带群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托“老励工作室”、“鸿雁”志愿服务大队等载体,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推进平安巡防常态化。

慎终如始抓好基层治理。依托镇级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健全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综合治理机制。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规范提升“全科网格”。完善初信初访事项全流程清单式管理,纵深推进信访代办“三诊”模式,强化信访积案源头化解。健全“一肩挑”后的村治理机制,完善“小微权力清单”“清廉村居榜”等制度,打响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推动新市民2000人以上村实现“新村民议事”全覆盖。启动乡村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百村百贤百事”活动,推进省级善治示范村创建。

持之以恒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道路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强消防、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危化品全环节智能化监管。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鼓励第三方开展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服务,积极构建人防加技防高效结合的现代化安全监管体系。

(五)力抓赋能改革、为民担政,致力政府履职勤政和务实

坚持高效施政。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贯彻好上级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强化实干实绩导向,开展所有重点工作按“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标准逐项分解并晾晒绩效。实施“三服务”2.0版,形成闭环式全程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滴灌式精准服务,助力企业、群众和基层解难题、开新局。完善落实首问负责即问即办制度,深化“全周无休”窗口服务。

坚持依法行政。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坚决执行镇党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镇人大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相结合机制,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创建宁波市法治建设示范乡镇,努力成为乡镇法治建设标杆。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压实“一岗双责”,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持续缩减一般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加强和规范招投标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强化审计结果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