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41969155XE/2023-174351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3-31

成文日期:

2023-03-31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市民政局认真落实上级民政部门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民政领域“五大目标”,积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民政事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2022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聚焦“利民惠民”目标,以更高标准打造民政共富样板。一是综合救助迈上新水平。实施宁波民政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试点—“一镇一品”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建设项目,实现服务供给专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开展个性化,受惠1.4万余人。完成市镇村三级各1家助联体实体化运行,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送达率达到100%。二是数字化改革提至新高度。深入推进民政民生事项“码上办、网上办、掌上办”,落实3项“无感智办”、2项“智能秒办”服务,全年办结“婚育户一件事”4193件、“身后一件事”9669件、“社会救助一件事”840件。正式启动“身后一件事”涉财联办应用场景,实现涉财遗产集成查询办理。三是慈善事业实现新突破。推进慈善信托发展,全市共备案慈善信托5单,财产总规模2.01亿元,到账金额5100万元,慈善信托备案数量、财产总规模、到账金额均居宁波市首位。加大慈善组织培育和监管,新增慈善组织3家,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慈溪市爱心粥屋城市物业1号站成功创建宁波市级慈善空间,慈溪市慈善组织孵化基地再获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称号。

(二)聚焦“精准保障”目标,以更强力度推进民生服务保障。一是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日益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181元/月,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2008元/月,及时发放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物价补贴、临时救助等资金1.7亿余元。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累计临时救助3504户5691人,支出1051.5万元。二是儿童福利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推进儿童福利保障提标扩面,全年新纳入孤儿2人、困境儿童432人,累计发放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1054.2万元。实施儿童关爱服务项目,为全市800余名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帮扶、情感交流等服务。积极开展孤困儿童助医助学活动,50名困难家庭儿童享受福彩公益金补助22万元,15名孤儿参与“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资金补助。三是残疾人两项补贴日益规范。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智两补”项目,完成省社会救助平台中近2万名两项补贴在册对象的8万余份电子档案完善工作。加强两项补贴对象筛查比对,确保符合对象“应补尽补”、清退对象“应退尽退”、补贴资金“应发尽发”。全年新增两项补贴享受对象855 人,退出1456人,累计发放资金7234万元。

(三)聚焦“幸福颐养”目标,以更优水平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一是落实落细民生实事项目。完成5个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新增认知障碍床位185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86名,建设智慧公办养老院1家,19家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完成标准化老年食堂建设20家,改造胜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二是提质提档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村(社区)服务站点老年人助餐全覆盖,对全市38303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110万元,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实现周探访率100%。为32789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个性化服务,支出资金3502万元。三是压紧压实风险防控措施。指导全市养老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切实贯彻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实现养老机构“防感染、保健康、遏病亡”的目标。高质量开展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专项治理,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全市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等专项工作。

(四)聚焦“和谐自治”目标,以更优路径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一是夯实基础推进自治稳固。指导白沙路街道西华头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打造“新老社员议事会”议事协商品牌,梳理完善“四类六步”工作法。做好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开展优秀“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评选。落实常态化扫黑除恶和基层减负工作。匡堰镇倡隆村、胜山镇胜山头村、逍林镇振兴村、周巷镇大古塘村、宗汉街道庙山村、长河镇贤江村、掌起镇厉家村、附海镇南圆村等8个村入选第五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二是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探索智慧技术赋能社区治理,完成宁波市首批智慧社区试点验收工作。持续实施“微项目·微自治”,63个社区共实施79个微项目。推动清廉社区建设与“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实现清廉社区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完成村社区编码工作,组织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聘和最美社工、领军人才的推荐遴选。加强对伏龙湖社区等2个“居民会客厅”项目的培育和指导。三是管培并重促进健康发展。实施全市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专项行动,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102个,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整治,减轻企业负担348.69万元。发挥社会组织标杆引领作用,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心负责人钱海军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发动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报考人数4095人,新增持证人数950人,均居宁波各(县、市)首位。完成7个镇(街道)社工站新建,实现全覆盖。

(五)聚焦“暖心服务”目标,以更实举措促进社会事务发展。一是加强殡葬领域规范管理。实行错时错峰、网上云祭扫等措施,实现疫情防控与清明祭扫双兼顾。落实惠民殡葬,减免费用935万余元。强化禁坟区管理,共发现违建坟墓105起,处理率100%。二是扎实推进区划地名管理。顺利完成“开发大道西路”城市道路名称统一宁波试点项目。审核新建浒山街道新悦社区、附海镇海联社区、坎墩街道橡树湾社区及宁波前湾新区香溪等共11个社区。组织开展以反映慈溪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有奖地名征集活动,通过广集民智、部门联审、专家论证等方式,遴选一批既符合地名管理要求,又厚植大发体育人文历史内涵的优秀地名,丰富大发体育“地名采词库”,打造具有慈溪辨识度的地名文化。三是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设立后扶项目22个,安排移民资金1058.205万元,涉及9个镇(街道)21个村,受益移民2718人。推进水库移民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展后期扶持项目上门帮扶26次。细化“入千访万”活动,累计帮扶低收入移民150人。四是持续推动福利彩票稳步发展。大发体育现有福利彩票投注站177家,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 30589万元,增幅5.3%,其中电脑票销售20474万元,增幅2.2%,即开票销售10115万元,增幅12.2%,继续保持福利彩票销量攀升态势。

二、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3年,市民政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以全面提升新时代民政工作水平为中心,全面实施“五打造五深化”工程,重塑民政服务领域“四大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打造“党建强基”工程,深化全面过硬的党建引领体系。紧紧围绕民政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暖心惠民·勇争先锋”机关党建品牌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彰显作为,带动支部创“先”和党员争“优”。一是压紧压实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政治任务,周密制定学习贯彻方案,抓好动员部署、学习研讨。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头雁”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自身的“高标准”作为驱动全员的“严要求”,示范带动各党支部集中深入学,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实践学,青年干部学习会交流学。二是对标对表明确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民政工作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紧紧围绕民政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目标方向、思路任务、主要举措。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不断深化“暖心惠民·勇争先锋”机关党建品牌建设,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多措并举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习计划落实,采取干部讲课、专家讲座、观看专题片等方式,通过“三会一课”“周二夜学”“民政大讲堂”、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大宣讲、大讨论,深入学习研讨,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在民政系统营造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以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四是抓小抓严锻造民政清正。常态化持续开展机关效能和正风肃纪专项检查,抓好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五个建设,坚持抓早抓小,注重以案释纪,强化党员干部全方位教育监督管理,落实廉政谈心谈话制度,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予以纠正,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加强反腐败源头管控。进一步加强对全局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着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民政铁军。

(二)打造“慈有颐养”工程,深化“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慈有颐养”幸福民生金品牌,推动形成城乡统筹、覆盖全面、医养融合、保障有力的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优质高效的基本养老服务。一是实现机构养老大升级。按照改造一批、配建一批、新建一批养老机构的总目标,制订出台镇级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并列入大发体育民生实事项目,开拓新城河、新潮塘等区块成为养老机构建设新高地,实施浒山街道金南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匡堰老年公寓改造等项目,助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推动观海卫、周巷等中心镇及辖区内无养老机构的镇(街道),建设与本地老年人口规模和需求相适应的综合型托养照护机构。2023年计划新增和改造提升养老床位832张。二是实现居家养老更安心。优化现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推动居家长期护理照护服务,大力建设居家“虚拟养老院”,以数字化为支撑,创新实施居家上门服务“一人一码”,推动智能监管、智能应用实现迭代更新,形成具有慈溪特色、更有温度、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场景和服务清单。推出个性化助餐方案,实现助餐服务提标扩面,推动老年人多样化服务进基层。扶持志愿组织参与助老服务,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机制,推出一批邻里互助、幸福来敲门、志愿者结对困难老人等公益志愿助老服务项目。三是实现医康养服务更紧密。鼓励全市床位数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未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与就近卫生院建立医养合作关系,深化做实合作机制和协作内容。推动认知症照护专区和康养联合体建设,实现养老机构康复器具和救护包配置全覆盖。四是实现人才队伍更专业。发挥安之笑养老产业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力量,通过实现“育品牌”“定标准”“重培训”“挖潜力”目标,着重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技能过硬、尊老敬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三)打造“共富保障”工程,深化“1+8+X”的社会救助体系。依托省社会救助平台,推动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集成办理,大力推进“1+8+X”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从“提高小康成色”的高度全力做好新时代兜底保障工作。一是聚合力共建三级助联体。优化提升市级助联体,多方联动,统筹资源,建立“两张清单”、“两个数据库”,设立救助场景,打造地域工作品牌。指导镇村两级助联体规范化建设,实施一批优质服务项目。二是提质效精准救助服务。通过入户调查、探访关爱,收集困难群众合理化需求,线上、线下促进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供需对接。加强动态管理和主动排摸,及时发现各类潜在救助对象,提高救助精准度,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三是多维度关爱未成年人。动态调整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加强市、镇(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站)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实施“未爱童行”项目,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关爱服务。启用慈溪市未成年人保护吉祥物,提升大发体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力和影响力。四是固根本保障残疾人。利用省社会救助平台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在享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两项补贴对象资格复核机制,做到动态调整、应享尽享、应退尽退,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达到100%。

(四)打造“多元共治”工程,深化“五社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以村(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一是赋能城乡社区治理。以“服务延伸促治理”为重心,强化社区便民为民安民功能,打造体现慈溪特色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居民会客厅和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白沙路街道西华头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的终期验收,及时总结浒山街道鸣山社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试点工作成果。开展第六批省级引领型、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评估活动,分层分类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常态化开展好清廉社区建设、社区“微项目 微自治”、基层减负增效、村(居)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工作。二是助力现代社区建设。按期对新建或撤销的村、社区情况进行编码调整,每年对全市城乡社区编码进行一次核准,加强分类治理,提高社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实施分类治理“微项目”、打造分类治理品牌、培育分类治理市级实训示范基地、打造优秀社区工作法、挖掘社区治理“小达人”,打造现代社区建设精品线,准把握需求、配置资源、分类施策。做好2023年专职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工作,组织开展骨干专职社区工作者集中培训,培养社区工作领军人才,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工队伍。开展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三是促进政社良性互动。出台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促进社会组织提质增效。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化解风险隐患。持续引导社会组织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四是推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市级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推动有条件的镇(街道)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创新发展慈善载体,开展“慈善综合体”建设,大力宣传慈善信托,丰富慈善参与渠道。分层分类抓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社工考试组织动员力度,实施第三批社工督导人才培养计划。以“一站一品”创建为抓手,推动镇(街道)社工站规范化建设,选树一批社工站示范点、优秀服务案例和项目。强化志愿服务行政管理,依托社会组织党员公益日、公益创投等载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五)打造“暖心惠民”工程,深化优质高效的社会事务体系。聚焦“便民为民”,推进社会事务领域数字化改革,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在基本社会服务领域提供高品质的民政服务,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一是便民化开展殡葬殡仪工作。积极实施身后一件事“涉财事项”查询省试点工作,巩固并推广试点工作成果,方便群众办理逝者身后事项。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抑制滥建坟墓抬头现象,清明节前开展滥建坟墓专项治理行动,召开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压实属地滥建在坟墓方面的主体责任。提升殡仪服务形象,争创省一级殡仪馆,进一步推广集中守灵服务,加快处理好殡葬丧属用车规范化管理带来的信访维稳问题。二是规范化开展婚姻登记工作。积极做好结婚证补领补办工作,探索实施婚前教育列入结婚证颁发前的主要流程内容,提升青年男女的婚姻家庭观念。三是专业化开展区划地名工作。合理优化城镇区域空间布局,稳妥有序实施部分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扎实推进地名管理高质量发展,提升地名命名(更名)规范化水平。强化“一址通”数字化平台应用,推进地名多跨场景应用,实现标准地名地址动态化、一体化管理。完善地名文化保护机制,深化拓展“地名采词库”的成果应用,确保新生地名更加注重特色、反映文化,《慈溪市地名指南图》出版和《慈溪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21—2035)》编制。四是科学化谋划水库移民工作。完成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考核和钦寸水库移民安置资金验收结算工作。积极推动横河镇梅湖村保障性租赁用房建设项目、匡堰镇樟树村商住楼建设项目申报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丰富水库移民项目储备库,提升移民创业增收致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