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以来,慈溪市农合联执委会(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合作”,高站位开启全省新一轮农村“三位一体”改革,高标准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县,各项工作推进有力、进展显著,连续第六年荣获全省综合业绩考评先进单位。
一、大发体育工作总结
(一)夯实基层基础,纵深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推动供销系统协同发展。健全供销社“三会制度”,出台供销社监事会工作规则。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成立供销社财务代理中心,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推动资产经营公司有序运营。实施“人才强社、人才兴企”战略,新提拔机关干部2名,调整市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内设机构和职工编制数,新提拔四海职工1名。二是推动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擦亮供销社为农服务招牌,加强资产、资金、技术、产权等要素协同联合,出台供销赋能“共富工坊”建设的实施办法。推动基层供销社“强基赋能”工程,探索组建古塘基层供销社,“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农超经营区11月初正式投运。三是推动村级服务社提质增效。按照村社共建、建管并举的理念,多渠道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精心打造村级服务社,提供农村金融、电商物流、农资农技等“3+X”服务,培育三星级村级综合服务社6家、运营示范性村级综合服务社5家。
(二)承接执委会管理职能,深化农合联示范建设
一是市级农合联加强统筹指导。立足全省新一轮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市委市政府层面出台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方案,聚力在要素聚合、数字赋能、品牌强农、金融惠农等方面强联合、创示范、立标杆。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办好农民合作社星级评定、小额信贷担保、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服务事项,并通过农事服务中心等平台高效落实。新建成省级农事服务中心2家,大发体育市农事服务中心实施十大类综合服务3300余次。二是镇级农合联加强资源协调。健全市镇农合联工作协同体系,召开农合联理事会、工作推进会,加强实地指导,实施考核评价。推进示范性乡镇农合联建设,制定供销专干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实现“供销专干”“农事管家”全市涉农镇(街道)全覆盖。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抱团联合,推动农创客、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农合联,加强农产品稳链保供,力保市民“菜篮子”供应充足。三是产业农合联加强服务输出。立足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发展新高地,构建产业农合联“1+10”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农合联分级认定,培育五星级产业农合联1家、四星级产业农合联2家。目前,大发体育产业农合联覆盖95%以上农业主导产业,带动生产基地14万余亩。
(三)注重创新实践,扎实推进带农共富
一是赋能农业现代化生产。聚焦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县建设,出台建设实施方案。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延伸社会化托管服务链条,健全新型庄稼医院“一张网”,组织农业技术培训90余场次,惠及农户超1700人次;开展现场指导、病虫害诊治,飞防服务覆盖种植基地4.9万亩次。举办春耕、双夏服务月活动,线上线下开展“八送服务”,向低收入农户赠送农资礼包18.2万元,累计让利超27万元。实施“配方肥代替平衡肥”专项行动,做强化肥应急储备、淡季储备,预计到年底供应农资6000余万元,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5万亩。二是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围绕“慈农优选”迭代推动品牌培育再发力,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单品类品牌”品牌矩阵,梳理“慈农优选”产品目录并编制手册,授权主体达135家,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成功举办杨梅节、泥螺节、稻香节等节庆活动,组织6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参加乡村美食大会、茶博会、绿博会等展销活动,共计9场次。成立市农合联电商产业分会,建立数字电商助农基地,“网上农博”慈溪馆上线产品200余款,大发体育网销杨梅超108万单。三是健全农村信用合作基础。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新模式,加强会员授信用信,构建多方风险共担机制,完成农担公司增资事宜,出台担保业务管理办法,发放农担贷款1.03亿元,农担公司在保余额1.3亿元,农业贷款新增发放额超7817万元。创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保险项目,推动杨梅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扩面,大发体育承保面积超7.72万亩,惠及8350余户梅农,共赔付2090余万元。
(四)发展社有经济,筑牢供销传统优势
一是探索社有资产现代化运营。推出劣资产出清、优资产增量的新举措,鼓励社有资金参与乡村振兴优质发展项目。抓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地,与参控股合作社重新订立协议,年分红利率从3.7%降至1.5%。二是推动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搭建全市性燃气配送服务平台,稳妥推进液化气供应站改造提升。完善下属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实施社有企业负责人薪酬考核办法,完成煤气公司巡察整改工作。三是力促社有资金规范化使用。引入财资管理系统,编制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年度供销社、农合联、四海公司预算,并在供销社、农合联理事会上审议通过。落实供销系统内审工作计划,与6家下属企业、1家基层社签订财务代理协议,进一步规范闲置资金竞争性存放招投标工作。
(五)完善系统治理水平,锻造供销先锋铁军
一是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出台党建工作年度计划,打造“农联金扁担”党建服务品牌,评选“党员带富能手”,出台“党建引领品牌助农”活动方案,在慈溪葡萄节上举行签约仪式,首批签约单位包括农商行、邮政集团、人保太保、宁大科院等9家单位。二是主题教育统领政治建设。出台市供销社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率先召开动员部署会。举行“感恩奋进、攀高有我”专题大讨论,组织“明德守法、完善自我”青年干部思想道德和纪法教育活动,用党的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引领行动。三是从严治党建设清廉供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则协同”机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组织对下属企业党支部负责人“三交底”谈话。制定机关请销假管理制度,出台下属企业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完成党员干部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
二、明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农合联执委会(市供销社)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全省新一轮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一并部署、一并推进,聚力在组织体系、平台建设、服务优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为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建设贡献更多供销力量。
(一)聚焦固本强基,推动治理体系更高效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握发展导向。加强政治统领、党建引领、作风带领,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建设“清廉供销”“模范机关”,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督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薪酬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构建以农合联党建为引领的联农共富体系,继续开展“党建引品牌助农”系列活动,做实“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农合联+合作社+农户”的共富链,聚力培育供销强村惠农富民新样板。二是坚持路径创新,纵深推动改革。建立供销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属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的“双线运行”机制,探索组建经编办登记的供销社联合社,调整机关“三定方案”,切实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社企发展、资产保值,发挥供销合作基金作用,支持供销社资金资本资产更好服务“三农”发展大局。推动农展中心迭代升级、农事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支持供销共富工坊建设。通过聚合社会资源、招引运营商、合作方,建成并运营“供销共富中心”及“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打造大发体育为农服务综合性“新地标”。三是承接执委会职能,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农合联议事规则,从制度执行、工作落实、要素支撑等方面保障市镇两级“三位一体”改革稳步推进,挖掘各地特色亮点,总结梳理典型经验,打造一批改革合作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区。鼓励龙头企业、村经济合作社、强村公司加入农合联,加强会员服务、会员管理、会员培训,推动农合联理事会、供销社顺利换届。选派供销专干支持基层供销社建设,提高为农服务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规模增效、降本增效、品牌增效,增强广大会员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二)聚焦平台赋能,推动服务功能新提升
一是实施农事服务中心提质行动。将农事服务中心打造成区域性涉农服务“大超市”,发挥市镇村三级新型庄稼医院积极作用。推动农事服务中心从建设示范向运营实效转型,加强日常管理,定期举办活动,线上线下进一步整合资源、融合要素、聚合功能,扩大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实施产业农合联增效行动。以数字化推动产业发展与专业服务精准匹配,健全“1+10”产业农合联管理机制,吸引更多服务资源向产业农合联集聚,推广“农联在线”数字应用,运维好“浙农服2.0”APP。三是实施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行动。按照公益性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模式,优先选择片区中心村、景区村、典范村,组建示范性村级综合服务社5家以上。深化村级综合服务社实体化运作,鼓励强村公司参与运营管理,集聚更多资源要素,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产业振兴,推动富民增收见真章
一是生产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把握农业生产关键环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健全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实施农合联会员分类管理、农业经营主体星级评定,积极吸纳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示范性合作社10家。二是供销服务向广阔市场延伸。做强“慈农优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优质农产品专供基地,开发“慈农优选”包装设计及伴手礼,增设“慈农优选”专营店或专柜3个以上,举办节庆活动5场以上,开展农产品下乡展销活动3次以上。用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开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模式,推动农产品集采集配、直供直销。三是信用服务向基层普惠延伸。探索资金保险服务新模式,增加合作银行,开发优质产品,适度扩大担保金额和担保额度。推动农合联会员授信评级全覆盖,农户小额担保贷款在保余额保持在1.6亿元左右。调研农户实际需求,创新开发产业专项贷款,用好“稳业保”“政银担”金融支农服务,试点推广订单价格、气象指数等新险种,推动惠农金融服务从保成本向保受益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