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30282002977085K/2025-186506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主动公开
计划总结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2025-02-19
2025-02-19
面向社会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及重要回信精神,锚定“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和改善环境质量”总目标,坚持以国创为引领,围绕“污染治理”和“监管服务”主责主业,聚焦改革创新、环境改善、严管优服、风险防控、队伍建设等领域重点攻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贡献环保力量。
主要目标:2025年,空气优良率、PM2.5等主要指标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控制目标;地表水9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保持100%,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力做好2025年省委专项督察迎检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改革为先,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一是深化数智融合应用。以“综合集成 高效应用”为目标,加快由单一业务功能向多元化业务协同模式的转变。依托治气联动一件事平台,探索打通空气质量数据管理、炭小保、掌上执法等常用业务平台的数据壁垒,逐步完善“一企一档”基础数据库。新建VOCs智治捷溯场景,构建前端监测网络体系,完成VOCs源监测建库,实现现场排查溯源分析服务功能。围绕专项执法、信访办理、污染源监控、秸秆露天焚烧等重点工作,谋划建立生态环境数字化综合指挥平台,打造建设项目与排污许可定期跟踪、VOCs治理和危险废物管理等特色模块。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协同市生态中心优化专业环保委员会组织机构设置,依托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制度优势,巩固深化“三管三必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督查督导工作机制,发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环保督查专员的职能作用,高效推进各类上级督察发现问题的闭环整改与销号工作。建立央督信访交办件和反馈问题整改清单,督促牵头责任部门和属地镇街按时序推进整改和销号,同时强化举一反三,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如矿山治理修复、印花加工行业整治等。
三是增强规划协同融合。协同市生态中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收官评估工作,全面梳理《慈溪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慈溪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等配套专项规划的工作成效和目标完成情况。做好“十五五”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深入谋划固废规划方案。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加强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治污为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提质进位”工作,依托走航车、雷达等设备,常态化开展站点周边污染源巡查监管,做好秸秆露天焚烧管控、空气质量数据统计分析、预警预测、污染天气应对等工作。实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提级攻坚,开展绩效A/B级或引领性企业培育3家以上,C级企业培育50家以上。强化活性炭监管体系应用,抓好《慈溪市活性炭一件事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落实,开展废气治理领域低效失效设施“回头看”行动,制定出台设备规范化管理方案,引导企业规范运行催化燃烧设施。
二是夯实水质改善基础。加强对已治理黑臭水体及风险点位的水质监测,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并开展一次全市黑臭水体卫星遥感监测,强化对新发现黑臭水体或风险点位的整改落实。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完成9个“千吨万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用好入河(海)排污口排查工作成果,按照“分类施策 动态管理”原则做好调度管理。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对已创成“污水零直排区”的工业园区开展“回头看”。
三是加强固废全链治理。加强“无废城市”宣传引导工作,推进各类“无废城市”细胞培育,做好四星级“无废城市”创建申报材料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持续扩大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两个收运体系覆盖面,提升收运率。加强危废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废企业“浙固码”使用率,持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中科众茂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实现“危废趋零填埋”。加快推进东部垃圾填埋场治理二期项目、城市环境固废循环综合利用等治废项目。
三、坚持质效为要,优化监管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健全正面清单企业帮扶指导机制,依托用电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等设备,建立巡查、监管、提醒、整改的工作体系。探索慈溪本市级正面清单企业培育办法,对电镀、印染、铸造等重污染企业进行扩面工作,尤其是行业内具有领先示范意义的企业予以优先培育。做好长效监管,对已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开展一年一次全面“体检式”帮扶。做好规上企业申报的环评及排污许可的审批工作,探索建立全面的环评温馨提醒告知机制。
二是协同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严格按照省、市最新要求,持续优化“事前承诺告知、事中交易跟踪、事后严格监管”的排污权交易全流程机制,做好省平台竞价交易服务指导和跟踪监督。梳理五年排污权合同到期的企业名单,对企业的四个污染物指标排放量及时更新并查漏补缺,会同税务部门完成年度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工作,切实保障企业生产排污合法持续性。重点关注行业整治、排污许可证内容变更及企业关停情况,做好当年度污染物指标量收储动态明细表,保障企业项目竞拍指标需求。
三是强化排污许可证动态管理。严格落实现场核查、联合审查等排污许可证核发规程,按要求做好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整改工作,确保发证质量,并推动问题企业及时整改。深化排污许可证“一件事”延伸服务,做好对持证企业办理延续手续、提交年度和季度执行报告等事项的提醒工作。探索排污许可证“一件事”监管服务新路径,强化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的联合监管、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四、坚持预防为主,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做好省委督察迎检准备。协同生态中心做好2025年省委专项督察迎检工作,聚焦历年央督、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市委涉水机动巡察等反馈问题,常态化开展问题“回头看”,确保整改工作不反弹。对照《关于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深化排查综合整治的工作方案》,紧盯重点领域排查整治任务,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力防范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
二是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构建突发污染事件市镇防控体系,会同应急、消防等部门以及镇街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桌面演练,探索跨镇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控工作模式。严格落实重点风险源每季全覆盖、一般风险源每年全覆盖排查,提高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发现率、整改率和处罚率,杜绝超期整改现象发生。联合应急部门开展环境安全督导帮扶,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通报机制,加强对五大类重点环保设施管理,切实做到严督实改。
三是深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优化环境应急“三库一队”应急救援建设,常态化开展应急物资盘点,结合实际需求和风险变化动态调整“三库一队”,通过组织专家授课、案例研讨等活动,做好应急培训工作。督促指导企业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会同应急、消防、公安等部门以及镇街组织开展电镀企业火灾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战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五、坚持人才为本,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锻造忠诚队伍。系统推进“1+3+6”党建体系和“溪上青莲”廉政品牌的协同发展,积极培育“生态绿盾”先锋党建品牌。强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2025年6月底前完成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参与第三批模范党支部评选,力争模范党支部全覆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一学二诺三亮”活动。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锻造干净队伍。持续深化清廉分局建设,组织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酒驾醉驾整治回头看、防范利益冲突等工作,持续抓好作风纪律监督检查和作风纪律整顿,织密筑牢廉政防线。推进清廉基层单元建设,根据宁波市局统一安排,组织监测站开展清廉基层站创建工作。加强清廉重点个体关怀,重点对基层生态所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采取专家授课、观看专题片、廉洁从政教育等手段加大关注关心关爱力度,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三是加强干部能力建设,锻造担当队伍。推进综合素养能力建设,深化“百舸争流 赛马亮绩”干部综合素养大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我的案卷我来讲”、述职比拼等沉浸式特色活动。推进执法业务能力建设,强化执法尖兵培养和办案业务能力提升,力争在执法比武、外派帮扶、大案要案查办等领域有新突破。推进监测业务能力建设,加强对各类监测数据综合分析预判,提升大发体育重难点治污领域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