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365B/2025-186542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科技

发布日期:

2025-02-20

成文日期:

2025-02-20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慈溪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2-20 09:05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科技局坚定信心、谋新求变、实干担当,聚焦打造创新型县(市)标杆,坚持在创新上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加快培育新优势、开辟新赛道、构筑新机制、提升新能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圆满交出高分答卷。首夺省科技创新鼎、首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首创科技服务联盟,科技创新指数跃居全省第七、连续三年居宁波第1,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排名全省第11,宁波第2,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跃居第6位,高新技术企业五年翻两番,突破千家大关,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破零”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成果,实现了大满贯、大丰收。

一、2024年工作进展

一是聚焦链式培育创新企业,强化“主体力量”。着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完善科技型企业雁阵梯队,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独角兽企业”成长体系,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3家,入库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2家,认定市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50家,第一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9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994家,预期全年有效数预计可突破千家大关。修订印发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增设成果转化专项,推动以场景融合和应用创新带动新兴技术和产品落地,公示立项2024年度市重点研发专项15个。因企制宜推动企业新建或升级企业研发机构,2024年度入选省企业研究院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3家,宁波市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市企业研发中心58家,累计建成企业研发机构总数1438家,与规上企业数量比近80%。前11月,有研发支出企业达133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73.7%,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74.3亿元,同比增长9%,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3.3%。

二是聚焦厚植创新平台载体,筑牢“硬核支撑”。将重大科技平台载体作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关键支撑,一体推进高水平创新矩阵建设。一体化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印发产业创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围绕产业链整合统筹、一体化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企业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三类产业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浙江工业大学创新设计研究院、浙江科技大学慈溪产业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慈溪技术转移中心相继揭牌启动,上海飞地、深圳飞地完成公开招标,宁大科院“小家电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入围2024年度宁波市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浙江工业大学慈溪创新设计校地协同研究生培养基地”为获批省级校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发展,积极探索双创平台建设的“慈溪模式”,慈溪智慧谷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入选,继2021年省级众创空间“破零”后, 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再破零”。沁园·慧科智创成功备案省级众创空间。

三是聚焦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强力磁场”。集聚优质要素,健全保障措施,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强磁场。深化开放合作。优化科技成果捕捉、撮合机制,打造科技合作品牌活动——千企百校万里行,聚焦细分领域细分企业,专程走访相关优势学科和高端平台,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大发体育累计开展活动8次,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50余个。组织开展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共发动参赛企业129家,晋级宁波决赛9家,晋级全国决赛4家。打造人才蓄水池,全力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9个、入选国家优青1个,宁波甬江引才工程(科技线)项目第一批次入选3项,第二批次推荐申报10项。推荐申报海外工程师10项,下达2023年度宁波市海外工程师项目资金320万元,有效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A类43项,B类191项。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科技工作主线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标杆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创新强市”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实施“三个转变”,统筹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新兴产业集成化组链、先进技术产业化落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把加大研发投入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四个组合拳。研发投入强度是检验创新型城市、科创企业成色的主要指标,也是“6+2”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四个组合拳,一是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诊断+提升”全覆盖,财务业务培训全覆盖;二是高新代码企业零申报企业上门走访全覆盖,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倒逼破零;三是依托科技服务联盟研发投入归集会计代理的服务套餐,叠加对高企后备企业的产业政策支持,服务破零;四是科创飞地支持头部企业在一线城市建研发中心,政策上从“补砖头”改为“补人头”,操作上实现研发数据、研发成果、转化的产能“三回归”。

二是把促进产业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服务好传统产业转型与未来产业培育。编制出台慈溪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线,扎实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化组链与先进技术产业化落地,加快构筑“大优强、绿新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着重抓好智能家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营与数字家纺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工作,通过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创意设计的导入赋能,引导与支持企业大力开发新赛道新品类,在传统产品的土壤里,培育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首发经济”新产品。

三是把平台绩效提升作为难题攻坚,推进三个平台改革落地。扎实推进市产研院的公司化改制、慈溪医工所的产业化转型以及中以创新技术研究院的改组,进一步明确平台定位、绩效目标,探索试点产业化项目“拨改投”政策,健全完善市场化的项目决策、常态化的科技招商、适用型的科技金融等,引进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强链补链项目。同事结合“十五五”科技规划编制,积极筹划大学科技园,打造引进集聚人才双创孵化项目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