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4267548D/2025-186212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工业、交通/轻工纺织,工业、交通/化工,工业、交通/国防工业,工业、交通/航天、航空,工业、交通/信息产业(含电信)

发布日期:

2025-02-05

成文日期:

2025-02-05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市经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2-05 09:46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2024年以来,市经信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助企服务、转型升级、数实融合、投资增效、两项整治等核心任务,打好工业和数字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宁波第一的成绩蝉联“浙江制造天工鼎”,全省排名提升至第四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慈溪新篇章锻强硬核实力,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2024年,市级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46.6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宁波平均0.4个百分点,列宁波各区县市第4位;规下增加值同比增长6.5%,与宁波持平,列第5位;实现制造业投资95.9亿元,同比下降6.6%,列第9位。

(一)构建“三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常态化服务推动助企精准高效。组织实施2024年“企业暖心、我们同行”专项助企三服务暨春节后复工达产专项服务活动和2024年“小微你好”专项服务行动。全年,全市领导干部累计走访服务企业3500余家次,累计收集办结企业诉求问题3000余个;市企业发展服务平台(8718慈溪平台)累计收集办结企业诉求问题4300余件;“慈溪企服直播间”累计开展35场公益助企直播活动,参与企业超1.5万家次。全面推动服务平台多元化,全年新增3家机构入围浙江省第一批中小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6个平台入围2023年度宁波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认定平台、2个园区入围2022年度示范平台。二是增值化改革助力政策直达快享。牵头推动10大板块责任部门围绕涉企服务事项,梳理集成10大服务领域、245条服务事项“全面化、标准化、特色化、实操化”四化落地市企服中心运行并每月动态优化更新。制定《政策服务板块工作管理制度》、《政策服务板块涉企政策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试行)》等一批管理机制,推出“慈企政策周周见”政策服务品牌系列活动,全年共上云涉企政策100条、解构单元政策157项、累计精准为企推送近20万条次,发放产业政策汇编书、宣传册7000余份,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解答、诊断辅导等服务4700余条次,举办42场线上线下政策宣讲活动,惠及企业近1.2万余家次;创新组建“1位领域专家+1位涉企部门专家+N个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政策帮诊团,一对一入企精准诊断,大发体育以来共出具99份政策诊断报告。三是多元化宣贯推动《条例》纵深落地。制定经信系统《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贯实施方案,整合8718慈溪平台等宣传载体,积极动员行业协会、市场化服务机构等渠道载体,结合会员活动日和专题培训会等活动,向企业发放《条例》单行本、宣传折页等资料2000余份。全年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共向企业推送《条例》条款原文、释义解读等超百余次,线上浏览量超8万人次、线下惠及企业超2000家次。

(二)加快“三化”转型步伐,打造一流企业队伍。一是加快现代化转型,培育形成一批管理标杆型企业。聚焦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启动实施“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矩阵立体集训营,以培训为载体,聚集一批优质管理人才,全年共举办11大主题18场培训班,参训超1500人次,组织发动39家(次)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宁波组织部组织的4期“翠屏山讲堂”培训活动。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导入科学管理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全年共兑付政策奖补资金近600万元,完成367家企业管理创新提升星级评价,评价覆盖率当年达20%以上、四年累计达95%以上,提前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二是加快高端化转型,培育形成一批行业冠军型企业。海通食品列入全省第二批“雄鹰”企业名单,德业集团龙山基地产值突破50亿元,均打破了原来仅公牛集团一家企业在榜的局面。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伏龙同步带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10家、累计52家企业列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量列宁波第一,累计数列宁波第二;新增82家、累计284家企业列入宁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数列宁波第二。实现月度进规13家,列宁波第二。三是加快绿色化转型,培育形成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新增15家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三星级绿色工厂94家,累计创建星级绿色工厂295家,其中,五星级16家(国家级11家、省级5家)、四星级61家、三星级218家。举办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开展碳管理,27家企业列入碳足迹评价试点计划。

(三)聚焦“三数”融合发展,打造一流智造强市。一是聚焦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印发《慈溪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2024年度工作要点》,全年市级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513.9亿元,同比增长8.8%,体量和增速均列宁波第3位;实现增加值114.9亿元,同比增长9.2%,体量和增速分列宁波第3、5位。推进未来产业(软件)园、滨海智能装备产业园、滨海新材料产业园、镭诺电子、萃锦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市级88个数字经济项目共完成投资12.56亿元。探索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专项人才培养新模式,联合高校、企业、协会、服务商等多方力量,开设慈溪市数字经济人才(数字化专员)培训班,首期吸引52名学员参加,二期培训于11月开始,学习对象扩展至企业人员,授课课时达70个以上。二是聚焦数智转型应用场景示范推广。以宁波市创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重点推进大发体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配)行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全年共50家企业项目入选宁波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库,居宁波第一。鼓励在慈高校院所、服务商开展小轻快准产品研发应用,已经初步形成久一轻量MES、瑞辉小MES以及宁大科院家电装配环节工位管理等轻量化产品。三是聚焦数据价值安全体系基础构建。强化制造业深度上云,31家企业列入慈溪市云上企业培育库,其中12家列入宁波市培育库、14家入选省云上企业,数量均居宁波前列。持续推广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DCMM)和工控安全贯标试点,推进企业数据价值化工作,目前共25家企业列入省级第二批DCMM试点企业。

(四)围绕“三抓”挖潜增效,打造一流投资环境。一是抓牢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新增6家企业列入浙江省数字化车间,列全省首位。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设备更新政策,公牛集团未来工厂项目列入国家超长期国债扶持项目名单,获得扶持资金900万元,三批次共18家企业列入工信领域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名单。大发体育“以‘设备之家’为载体打造设备更新增值服务体系”列入浙江省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及“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二是抓牢存量项目投资放量。出台《挑担啃骨工业“标准地”项目验收工作指引》,深入挖掘原有标准地投资潜力。依托“两项整治”工作,摸清底数,持续跟踪已在改造项目的120余个项目,滚动更新,形成清单,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分片包干到局领导,促进改造项目早开工,早达到纳统条件,确保项目应统尽统,全年完成投资9亿元。加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跟踪管理,全年115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49.9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达52%。三是抓牢增量土地有效监管。全年新增过会23宗工业标准地,计划总投资达36.6亿元,拟供地992亩。全年新增完成出让21宗、1277亩工业标准地。逐步完善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将股权转让也纳入监管范围,创新制定《制定慈溪市存量工业用地企业股权转让履约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对股东累计转让25%以上股权至同一个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建立监管清单,全年完成56宗股权转让涉及工业用地项目签订履约协议,合计面积866.97亩。

(五)工业“两治”持续深化,打造一流产业高地。一是块状行业整治推进有力。组织召开全市“一镇一业”产业治理暨“两项整治”持续深化工作专班推进会,牵头成立童装、拖鞋等块状经济协同整治联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完成块状行业整治提升1898家。开展全市印花行业整治,拆除非法印花生产线655条。二是低效用地改造成果显著。深化“一镇一园”工业集聚区改造,组织全市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暨腾笼换鸟现场推进会。以大镇500亩、小镇(街道)150亩的改造区块面积标准,要求各地实施一个以上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项目,全年共谋划老旧工业改造区块24个,完成改造提升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盘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3458亩。白沙路德瑞区块改造项目被列入自然资源部“低效用地再开发第一批典型案例”。三是“亩均论英雄”改革更加完善。经过对1.6万宗工业用地进行调查,完成了2023年度“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其中规上1720家、规下企业(经营主体)11574家,评价企业比上年增加5%,用地填报率、结果确认率均达到95%以上,申诉企业数大幅减少,评价质效实现有效提升。2024年,规上亩均税收31.7万元/亩,同比增长5.3%;D类企业同比减少22.9%。全面实施差别化用地、用能、排污、财政激励约束等政策,累计对D类企业累计征收差别化电价10007万元,返还奖励4040.8万元。四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出台《慈溪市加快发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智能家电、智能电气、高端磁性材料三个省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重点鼓励磁性材料向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电机等新兴高端应用领域拓展,扶持智能电气企业向新能源充电桩(枪)、储能、输变电关键装备等领域进军。截止11月底,慈溪大市实现“415X”集群营收4671.7亿元,列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