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71064/2025-186328

发布机构:

慈溪市财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发布日期:

2025-02-08

成文日期:

2025-02-0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慈溪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2-08 16:25 信息来源:市财政局

一、稳字当头、保压并举,狠抓收支质量提升

一是财政收入稳中向好。积极培育壮大优质财源税源,深化“2+X+17”税收精诚共治机制,全力挖潜增收,实现精准征管,科学推进土地出让。全年市级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07亿元,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中完成税收收入114.01亿元,税占比为84.4%。全年市级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79.0亿元。二是财政支出精打细算。坚持财政支出有保有压、从严从紧,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坚持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按照“只减不增”原则安排“三公”经费预算,严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完成2024年度预算一般性支出压减3%。三是财政统筹有力有效。深化资产资源资金盘活利用,落实国有房地产权证瑕疵问题整改,推进资产注入工作。加强财政资金保值增值,完成2024年度三轮财政专户资金定期存款竞争性存放项目共计45亿元,并首次委托宁波市财政局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14.50亿元。

二、政策赋能、精准发力,支持经济发展提质

一是政策资金直达快享。提高“8+4”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安排财政资金74.94亿元,兑现率100%。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点推进汽车报废更新和个人消费者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累计下达以旧换新补贴预拨资金4.17亿元。二是产业政策精准发力。围绕“大三农、大智造、大商贸、大文旅”四大产业领域迭代升级产业政策,完成政策资金统筹压缩5%,实现“目标更聚焦、权责更清晰、政策更精准、资金更集中、效果更明显”。探索试点财政产业资金“拨改投”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三是用足用好政策红利。用好政策工具箱,靶向发力,加快专项债券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大发体育大发体育共获得新增政府专项债券27.54亿元。同时,新增再融资债券12.50亿元,重点用于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切实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债券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共富惠民提档

一是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宁波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全年一般公共预算中农林水支出11.50亿元,增长0.4%,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达15.8%。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提升,重点保障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建设、粮油生产保供、农业强链提效和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提升靶向投入精准度。二是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持聚焦养老、优抚、救助、卫生、就业、人才、教育等领域,全力保障各项重点民生支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中累计用于民生支出136.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8%,其中完成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支出分别42.71亿元、27.34亿元、13.08亿元,推动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三是助推城市更新示范先行。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保障,全年财政预算资金支出23.81亿元,有序保障55个续建项目和41个新开工项目,重点推进G329工程、中横线快速路一期和二期、文锦书院二期、安置房建设等在建工程。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2.25亿元,支持三塘横江河道治理、慈溪市城市南部排涝通道工程、G228改建工程等8个项目,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四、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实现财政服务提效

一是优化资金管理流程。开展财政资金拨付最多审一次改革,精简“智慧财政”系统支付业务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50%以上。推行国库多元化支付,国库批量无感支付、甬易办免签兑付、“自助柜面”网银转账等支付功能全面上线,实现各类惠企利民资金发放和兑付耗时缩短80%以上。二是创新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公物仓”“公益仓”平台,全市338家行政事业单位已均纳入“公物仓”,全年“公物仓”入仓资产325批件,出仓225批件;“公益仓”入仓资产135批件,出仓74批件,实现闲置资产共享利用。搭建运行市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综合反映全市资产情况,实现资产数字化精准管理。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新制定重大政策和新增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2024年度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项目14个,涉及预算资金39.65亿元,资金体量较去年增长近5倍,其中首次开展专项领域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精准性。

五、守牢底线、主动化解,助力风险防控提能

一是全面落实财会监督。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自查、复查,加强问题整改闭环。开展2024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各类财务、财政资金相关问题13个,收回资金399.44万元,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二是全力化解债务风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稳妥推进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全面推进“乡债县管”工作,做好镇级企业清产核资,发挥大财政金融办作用,加大国有企业融资谋划与指导力度,助推镇(街道)和国企融资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三是关注基层财政风险。重点关注基层财政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别是镇级财政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做好监控预警。建立健全“三保”运行监测、风险预警、问题处置体系,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严格社保基金收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