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421869759/2025-191379

发布机构: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5-07-21

成文日期:

2025-07-21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9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21 10:21 信息来源:办公室

陈如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新农人全链条培育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承办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慈溪市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振兴工作目标,围绕平台提优、招引提质、培育提效等方面靶向发力,推进新农人队伍壮大,打造乡村人才发展新局面。

一、聚焦资源链持续引才

(一)强化多维政策整合。整合组织、人社、团市委等部门政策,聚焦青年入乡“关键小事”服务,在青年创业、就业、见习等各个环节均有补助扶持,更有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租房补贴等生活礼包。近三年落实农业领域大学生就业创业补助资金452万元。

(二)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每年出台《慈溪市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安排财政支农资金超7000万元,给予现代设施农业、农业品牌建设、土地承包流转、粮油规模补贴、人才培优奖励等项目进行扶持,强化支农资金整合,壮大农业主体发展。如对入选宁波及以上龙头企业、示范性农场合作社等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

(三)强化金融保险支持。联合金融部门推出“和美农创贷”“小额贷”等优惠便捷的金融贷款产品并给予贴息支持,减轻创业成本,近三年下达经营主体贷款贴息2400余万元,“和美农创贷”大发体育以来惠及农创青年53户,贷款金额7759.64万元。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目前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险种41种,保额达10.3亿元。

二、聚焦平台链持续聚才

(一)优化“双创”体系。提档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学生众创园、青创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的现有优势,形成人才虹吸效益,建强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平台,目前坎墩农创园入驻有各类创客主体40家,现代农业园区共有400余名青年就业。壮大市青农促会团队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品牌抱团、新农人挖掘、创业创新扶持方面的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新农人创业创新成效。

(二)构建产业协同。由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农业开发区、正大建设有限公司、宁大科院等校政企四方合作共建“慈溪市现代农业学院”,聚力打造集科学研究、政策咨询、研学旅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研究、推广、服务平台,实现产教研学的深度融合,累计引进研发新品种技术10余项,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开设专家工作站,建成宁大科院方真院士工作站。

(三)扩大招引途径。深化校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宁波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奔甬而来”高校专场招聘活动,由市人社局邀请西南民族大学、蚌埠学院等19家次院校来慈开展校地合作洽谈。探索政校联手、产教联动、校企联合的职教模式,优化中职学校涉农学科专业,培养本土涉农青年人才。全市中职(技工)院校开设生态农业技术、园林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涉农方面专业5大类,在校学生1067名,2024年新建职成协同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共建单位3个。

三、聚焦培育链持续育才

(一)紧抓“头雁”培优。培育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带头人等作为“领头雁”,推荐参加更高层级培训,鼓励开展科研项目,参与职称评定,拓展其他领域乡村工匠挖掘培养,全维度构建新农人成长成才通道。累计入选“浙农英才”4人,宁波级以上乡村工匠30人,评选慈溪级乡土专家60人,累计11人获得农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8人入选慈溪上林人才培养工程,1人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024年职称奖励、工匠奖励纳入产业政策资金扶持范围。

(二)锻强本土人才。集成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涉农企业等乡村人才培训资源,打造优质农民学校、田间学校等基层培训平台。分层分类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采用“理论大学习+现场手把手+技能大比武”的复合培养模式,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9000余人次。大力实施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职业农民等群体作为技能提升重点培训对象,做到“各学所需、应培尽培”,符合条件人员可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或技能提升补贴。

(三)挖掘青年潜力。与宁大科技学院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合建人才培育基地,推动在校大学生和农业主体合作互动模式,实现产教研学的深度融合。已开展慈溪乡村振兴创意策划大赛、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等专题赛事2场,举办学生电商直播助农活动,累计吸引在校学生300余人次参加。已申报项目20余个。

下步,我局将紧扣新农人队伍壮大目标,针对政策力度不强、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潜力不足等方面问题,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开展政策优化行动。加强涉农资金优化整合,把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集中体现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上,特别在农业科技项目推广、人才发展、金融保险、表彰奖励等方面对“新农人”给予倾斜扶持。加强用地保障,通过规划整合,加快土地流转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农业农村人才项目予以重点倾斜。

(二)开展人才集聚行动。建设“浙农英才”工作站,利用宁大科院、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柔性引进省农科院、万里学院高层次人才。发动企业和现有人才的“朋友圈”,洽谈动员符合条件的人才团队申报“甬江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引导农创客成为科技型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积极争取入选“浙农英才”“上林人才”等人才培养工程,享受惠才政策,让人才干事创业有劲头。

(三)开展青创孵化行动。建设首批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3个,持续为入乡青年提供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多元化一站式集成服务,以点带面发挥联农带富作用。为在慈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帮助制定职业规划,推动青年从“下乡体验”向“扎根创业”深度转化,形成“以青带农、以农促富”的良性循环。

(四)开展服务提质行动。发挥青农促会等社会组织政企桥梁的功能,建立“新农人”合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创客沙龙、大咖对话、考察交流等活动,凝聚人才抱团发展、互融互促。深化“五联五送”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农技指导、人才培训、创业咨询、科技示范等工作,对接院士团队科研资源,利用正大等龙头企业市场资源,为“新农人”的产品推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场牵线搭桥。

感谢您对大发体育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为“三农”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大发体育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0日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人力社保局。

联 系 人:沈群超

联系电话:63976892